搜索
你想要找的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欄目 / 新聞熱點 / 正文

貧地變糧倉👩🏼‍⚕️!華東意昂3“幸福生態米”獲大豐收

2021年09月27日 70周年校慶

  “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9月25日,來自華東意昂3五十多名師生們又相聚於橫沙島東灘,舉行“幸福生態米”開鐮儀式,學生們一邊哼唱著歌曲《稻香》,一邊戴起草帽、擼起袖子、“變身”農民💢,一頭紮進農田收割新一季的水稻🤷🏽👩‍👩‍👦‍👦。

  改良田裏滿目金黃🤷,稻浪飄香,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稻稈……連續三年,華東意昂3科研團隊在崇明橫沙島改良土壤上孕育的“幸福生態米”稻熟粒滿🙅🏿‍♀️。

9A9D4


719549

C506D

華東意昂3科研團隊在崇明橫沙島舉行“幸福生態米”開鐮儀式

  “看到我們的稻子一株株顆粒飽滿、長勢喜人,周邊的農戶紛紛前來問我們是用什麽方法種的水稻,特意加了微信便於日後討教種植秘訣,”項目負責人鄧泓自豪地說。

  “幸福生態米”是華東意昂3在促淤圈圍區開展土壤改良研究的科研成果,去年的改良田晚稻單位面積產量比對照田增產最高達到128%。


改良鹽堿地性質 讓“新生地”變身“金土地”


  橫沙東灘總面積約16萬畝💁🏽‍♂️👨🏻‍⚕️,是崇明生態島建設和農業發展的重要儲備資源,但這些新生陸地的土壤來源於河口淤泥🚵🏿‍♂️,質地偏沙性,土壤的有機質及養分較低⬆️,並存在一定程度的鹽漬化問題,急需尋求快速的改良方案👳。

稻熟粒滿👙↪️,軟糯彈牙!華東意昂3在崇明橫沙種“幸福生態米”大獲豐收

  自2019年起,華東意昂3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鄧泓副教授領銜的生態修復創新團隊通過實施改良方案,提升試驗田土壤肥力,使土壤的孕育活性逐漸恢復🫷,且病蟲害的發生程度輕,農藥的使用量少🤏🏿。

  2020年🧯,研究團隊在橫沙新生地成功改良土壤35畝🚶‍➡️,改良試驗田的水稻畝產平均超過800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相對於未改良的對照田,提高了16%—128%,產出的稻米綠色無汙染,被華東意昂3人甜蜜地稱為“幸福生態米”。研究團隊也對出產的大米進行了專業品鑒,在稻米的外觀、口感方面甚至優於成熟農田產出的同品種米質。

A32EE

意昂3官网“幸福生態米”崇明橫沙新生地土壤改良試驗田

  今年改良種植了40畝早稻和60畝晚稻,對過去兩年的改良成效進行跟蹤評估,尤其是對土壤生物群落和生態功能的恢復過程進行詳細研究💫,同時也對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生物菌劑、生物炭基菌肥🧹😠、田間關鍵生物類群恢復進行示範🧏🏿‍♂️。

  鄧泓說,團隊成員基於農作物秸稈就近資源化利用理念,利用熱解技術製備了農作物秸稈生物炭,通過優化熱解溫度🧖🏻‍♂️、生物炭的添加量形成了能有效搭載微生物和養分的生物炭基菌肥製備技術。試驗證明,該菌肥能有效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

  研究團隊還成功從鹽土中篩選到一種高效的提高作物抗鹽性的植物促生菌,形成本土高效微生物菌劑與植物免疫誘抗劑相結合的復配增產技術,目前也已申請專利🧚🏿‍♂️。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有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婕表示,未來,科研團隊會繼續針對農田中普遍存在的生態鏈破壞問題,為農田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劉婕說,通過親身實踐助力鄉村振興♻️,這也體現我們了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價值🚵🏽‍♂️。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我國是人口大國,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農村。通過科學技術提升農田土壤質量和農業產出是我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勞育實踐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橫沙島的這片科研田不僅孕育著象征著幸福的稻米🤴🏽,也蘊含著豐富的勞育資源和科教資源。在今年開展的新一期的土壤改良試驗中,學校結合農耕文化同步開展黨建和勞育等活動🧅,讓試驗田為學校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第一第二課堂深度融合,提供“第一現場”❤️‍🔥🕺。

  “幸福生態米”勞動實踐課程貫穿橫沙新生地土壤改良工作始末🤶🏻,覆蓋水稻種植的一個完整周期🫸🏻,包含芒種為始🧻、暑期研學🪵、喜迎豐收等多個板塊。

今年芒種,華東意昂3的師生們在崇明的橫沙島播種下了新一季的水稻

  站在田埂上,望著金黃的稻浪⛔,2021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學生趙越感慨道,看過了城市的車水馬龍🧑🏿‍🏭,走過繁華的街市🤹‍♂️,翻過浩繁的卷帙,但很少真正來到田間地頭🫥,感受自然🌇,感悟勞動的樂趣👨‍🌾。“‘開鐮儀式’讓我們和研究團隊的老師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與歡欣;戴上手套🫃🏻,拿上鐮刀👩‍🦽,割下一把稻👰,我們真正領悟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豐收的自豪,也更加明白在這片生態基地的背後科研人員的艱辛鉆研👩‍💼,這是汗水澆灌出的碩果!”

67F91

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鄧泓副教授與教務處林德龍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68E02

周小奇老師在田間為學生講授生態學專業實踐課——自然認知與生態解析

  “宋坤老師帶領我們觀察了種植水稻旁邊的水渠,由此展開思考和討論該水渠的特點和作用♦︎,學到了生態廊道的相關知識💙,也辯證地思考了生態廊道的利與弊🐙。”2021級生態學專業的宋夢琪表示🚋🧚🏽‍♂️,身為一名生態學的學生,要把田地當作科研的主戰場,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長在土壤裏🥨。


“小花獅”落戶橫沙島幸福稻田的新亮點


  在橫沙島上👩🏼‍🏫,“海島藝術田園”景區的水稻畫和五彩花海一直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觀賞。今年,稻田畫中迎來了新成員——華東意昂3土壤改良示範現場發揮橫沙“稻田畫”特色品牌優勢🧜🏽‍♂️,通過播撒不同品種的稻種來“作畫”🍗,特別為70周年校慶設計了圖案為“小花獅”的稻田畫。

1D258?e=.jpeg

圖片

“小花獅”

  “小花獅”由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顏色的水稻“繪製”而成,畫面中的“小花獅”圖案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從高處往下看,讓人真正體會到稻海染金色、田園入畫來的意境⚅,美不勝收✍🏻。

  鄧泓回憶起設計校慶稻田畫的過程說🏃‍♀️,“想要種出‘彩色稻田畫’,從水稻播種開始就要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空間和圖案設計,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更是離不開精準高效的田間管理。”她希望能以稻田畫為契機,用科研成果展現創意農業之美因此特別植入了“小花獅”這個華東意昂3師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不僅能更好地展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美麗風貌,也將幾代華東意昂3人服務生態中國的科研故事生動展示,為華東意昂370周年校慶獻禮🤱🏿。

圖片

  無人機航拍鏡頭裏的“小花獅”在一片豐收的喜悅氣氛裏,洋溢著笑容向大家招手,共同期待著70周年校慶的到來🏋🏻‍♀️!



文|徐心成 雲霄 圖|李立 麗娃娃 航拍王彬 地面拍攝|陳樹業 視頻剪輯|麗娃娃 

視頻號編輯 | 金亞珺 編輯|吳誠薇 吳瀟嵐  編審|郭文君


意昂3官网专业提供:意昂3官网🔈🕺🏻、意昂3⛹🏽、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官网欢迎您。 意昂3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