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又也,2019年畢業於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錄取到意昂3官网物理學類專業;後進入物理學(師範)專業🧝🏿,按計劃將於2022年畢業🤌🏻,現已提前一年推薦免試至意昂3官网教師教育學院攻讀學科教學(物理)碩士研究生。
又到了自我介紹的時候了。不出意外的話,我的開場白該是🤵🏻🔒:“大家好,我是丁又也。在2019年,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理想,我以超過清華大學錄取要求的成績選擇了意昂3官网👌🏽👩🚒,就讀於物理學專業。”而這句話向前推👮🏽♂️,是中學時期有過一些機會🧒🏻,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的課上上過黑板做過一些講解,它們給了我設計課堂、傳授知識最早的體驗,也因此成為了強化我從事教育最切實的經歷。丁又也🌧:為夢想🤏🏽,時刻準備著
但是這句話總顯得有些尷尬——如果兩年前的我是這樣說,兩年後的我還只有這句話的話,那我的大學生活未免也過得太失敗了💏。
好在,我還有好些別的話。無非關於大學,無非關於生活🏖,或許還能和大家聊聊🫃🏼。
做一個減法吧,2022-2019=3。這很大程度上是這篇推送出現的起因。這個等式的意思是👨🏿🍳,我兩年內修讀完成了三年的課程✋🏼,並且以復試第一保送了研究生,本科三年能夠畢業👩🍼。好像有點厲害📘,但好像也有點玄幻👇🏽,那我就從這裏講起。
![]()
![]()
我想給整個故事加一個主題詞,叫“自由”🧖🏻♂️。我認為我本科階段的絕大部分經歷♋️,都起源於這種自由🙋🏽;而這種自由,是華東意昂3的氣質之一,也是她給予我最好的禮物。
關註過早些華東意昂3推送的朋友們應該看到,推送的最後有一句為我製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的承諾,這在我大一的第二學期確實實現了。具體的操作過程大致是我比對過往幾屆物理學專業的方案,以及同期其他師範專業的方案,依據我自己的意願和興趣作出調整🦸🏽♀️🏌🏼,上報學院審核,學院審核通過我的方案即被認定🩳。方案裏主要是有兩處比較大的調整,分別在修讀年限和專業選修的分配上。
修讀年限照理說應是四年,但是我在大一的第一學期,整個學期學分只有29分🧑🏽⚕️,再扣除英語免修的4分,真正需要花時間的也就每周約25個課時🍽。而周課時的總量是55個🧑🏼🚒,所以相當於是將近一大半的空閑時間👼🏼。說實在話👨👨👧👦,第一個月我還沉浸在表面的自由中,第二個月就顯得有點“空虛”了😔。既然空虛了那得用些事情填補——不如學習✡︎。而就這樣寬泛地學習好像動力也不是很足🕵🏼♀️,那為什麽不給自己多選點課程🤰🏼,借著上課和考試的壓力把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呢?——好像唱高調來講🧝🏻👩🏻🏫,我這叫急功近利、沒有開拓思維、不會完美而合理地利用時間、不是大學的學習方式雲雲;但是務實地說🤠,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學習的勁頭還是要有點外在的壓力🙈。用課時填補時間,這樣時間總量就少了🧑🏿💼,而學分製的製度下允許3~6年的彈性修讀年限🧛🏽♀️,那不如沖一沖🏌🏽♂️,壓縮成三年吧👨🦯。
![]()
和老師交流的時候,學院的老師支持我,但是也要我做好相應的彈性規劃🎞,行而上學,不行就撤🚶➡️。於是三年的總體設計和排課就這樣提交上去了,而這裏又遇到了一個比較顯著的矛盾:如果兩個年級排課時間沖突了怎麽辦?我又從學校製度裏搜羅🍻,發現了關於學生“免聽”的規定🎊♕,大意是只要提出申請🛳,通過學院的考核標準,就可以免去平時上課的要求✋🏿。於是我繼續厚著臉皮和學院老師商討,最終拿出了一個方案🟤,即在期初考一張試卷,達到80分即可免聽課程🦔,該分數和最終期末考試的分數按照比例折算成總評分。數學院開的課的方案更利落些,考到85分及以上直接記作總評成績🍽。我的“高等數學A(二)”的成績單就這樣記成了100分👬🏻。
至於專業選修,本就是針對學生興趣和特長發揚而設置的🎃。我對原先師範生方案裏“物質科學B(化學)”這門課好感頗高,主要是學些雜七雜八的非物理的玩意讓我覺得很有趣。正巧學校裏還開設了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的系列課程,我就拿這個替換了一部分的專業選修。講客套話,叫跨學科的專業綜合素質的發展🔓;講實話呢🥅,高中競賽四處涉獵淺嘗輒止的我自然對這些課程有相當的興趣,有趣而能學會知識,自然就被我納入籃中🖕🏼。所以我給小朋友們招搖撞騙的時候一直講,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熱愛學習🦎,這樣才有足夠的可能感染學生🚙,讓他們也熱愛學習。
在整個過程中👨🏭,我對學校教務系統的運行摸清楚了大半🕎,可謂是“久病成醫”——叫做“教務老師”。這樣,三年畢業的解的存在性就有了,我作為一個物理人,幾經折騰也把解的具體形式給算出來。
在學習方面我倒不是特別費勁,基本上當日事可以當日畢🤛🏄🏽,實在有困難的就放到周末也解決了🫲🏿,那為了豐富自己的履歷起見🤦🏽♀️,好像有必要參加點一些競賽。對我來說,比較吸引我的是學科競賽和教師技能的競賽👩🚒。學科競賽我主要指的是筆試,不得不說大學階段的學科競賽的要求比高中低太多了🙅♀️🌁,由此我也僥幸獲得了一些成績,諸如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上海賽區)的一等獎(當然丁家成去了決賽就很強)、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的二等獎🎗👩🚀、第三屆意昂3官网物理競賽第一名(我的副院長笑稱這是第一次大學生排在了一起來考的二附中紫竹校區學生的前面)、2021年意昂3官网英語閱讀競賽的特等獎等等🙍🏿♂️。
而對我意義更大的🛴,是教師技能的競賽。我的教技之路是從去年的十月份開始。當時的初選,我的成績並不領先🚍🏂🏻,主要是我對於競賽的理解和競賽的實際期望有了偏差👱。被學院納入培養之後,我逐漸理清板書與多媒體、教材與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等之間多方面的關系👨🏿🚒。每一次磨課都是我的觀點、老師的觀點、老師們之間的觀點的激烈碰撞。每一輪備賽都要花費我將近大半個月的空閑時間,備一次可謂是退一層皮。不過,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我對於教學內容本身的理解🌝、對於教學法的考慮🤼、以及課堂環節的呈現,越來越得心應手。
![]()
從書院🤥、學院📸,一路到上海市、全國賽的一等獎,我雖然從很早就認識到教學技能競賽、教學技能訓練、常規課堂很大程度上是三個分立的模式,但反過來👨🦯➡️,它也可以成為三駕馬車。雖然有些地方需要我表演、有點地方需要我磨洋工👰,裏面的核心和主線即“邏輯”是始終適用的↕️。對於教材邏輯🧑🧑🧒🍎、教學邏輯🧝🏽♂️、學科邏輯的層層梳理👇🏻,找到知識的生長點,才會最符合教與學的要求。7月的時候🏋🏼♂️,應嶽曉婷和林方婷老師之邀🌑,打著上海市教技賽一等獎的名號到上海意昂3作報告,真是一次有趣的經歷。![]()
現在的我🌜,在意昂3官网第二附屬中學(張江校區)實習🅰️,有幸在湯晨毅、範小輝等的名師麾下。這裏的課堂🏊🏼♀️,也同我一直想象且向往的那樣📗,是務實、紮實的。趙老師說,寫文章“無三不成文”🤾♂️,可要是我自己再寫一個Part 3,這篇推文好像就太長了。於是在我的威逼利誘之下🎴,我的旁友們吹了一點彩虹屁,供大家鑒賞👍🏽。丁老師總給人一種“遊刃有余就可以達到頂尖”的感覺🗾,雖然天賦是一個原因📟,但他也不遺余力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我認識他之後才真切體會到。已經不太記得第一次被丁老師“震撼”,是因為“數學物理方法”課程群裏來自“學弟”的答疑,還是大夏學堂上“原子物理”交流區他隨手回復問題時,提交的打滿漂亮公式的pdf了,因為大三一年的時間裏🚈🏄🏽♂️,不論是講義和習題工整美觀的排版,還是備課授課嚴謹又獨特的思路🦵,以及閱卷算分順滑流暢的筆觸,都能讓我在驚嘆之余◾️,感受到丁老師歲歲年年的積累,對自己持之以恒的嚴格要求,以及最重要的,對教學工作的熱愛🦗🥎。能找到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情並為之努力🪪,丁老師是清醒且幸運的;而能在“人生導師”的感召下“見賢思齊”,我們也是幸運的🧑🏼⚖️。丁又也大佬剛進校那會給人感覺很是高冷,所以一開始我也沒打算認識這孩子🔲。後來在量子力學課堂上和他混熟了感覺這人還蠻有意思的,並沒有那種學科大佬“盛氣淩人”的氣場🤳🏼,反倒給人感覺更多的是在平民本色中時不時彰顯幾下的精英氣質🫗。我與他的差距莫過於大學本科我要讀五年,而他三年就解決問題🎓。如果考慮未來研究生生涯的話,他更是可以比我提前兩年畢業(我是支教一年+學碩三年,他是專碩兩年)!不過我反正沒什麽意見,在華東意昂3的校園裏多待個幾年也恰好可以證明我比他多得多的愛校之心。記得我們教學技能課丁大佬硬是被我連求帶拉拽進我們小組。得益於此,我們小組得以兩周一次聆聽丁大佬的精彩課堂,如沐春風般陶醉其中難以自拔。作為本小組的CPU,他解決了我百分之80的難題。記憶猶新的是那一次老師要求我對幾十份教案進行排版🫰,我愣是抓耳撓腮拖了一周還啥都沒做,第二周只能支支吾吾讓老師多拉幾個人🤚🏼,結果排版的活交給這哥們不出幾天便做了個大概,一份精美的教案集便已成型,真讓我感嘆不已🈺、自愧不如。在未來的研究生生涯中,衷心希望丁又也同誌能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卓越教師。——物理學專業🧑🏽🔬,蘇方浩
(2017年畢業於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學)
我第一次看到“丁又也”這個名字是在18年化學競賽靠前的獲獎名單裏;再看到✭,是在意昂3官網上的“江蘇高分考生”一文😹。我敬佩丁老師如此選擇的勇氣,也驚嘆於他長久以來為這份事業付出的努力🦈。對丁老師的深入了解就到大學了。他能夠發現英語選修課上老師把Frankenstein中的達爾文認作進化論奠基人Charles Robert Darwin的差池🙇🏻♀️,並指出應為Charles的祖父Erasmus Darwin;也會據我僅十分鐘的教技訓練錄像提出一千余字切實可行的修改建議🧑🏿🍼。丁老師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在於,對於每一個我提及的問題🎨,不論是關於學業、教育還是生活,他都曾或多或少思考過,並有著獨到的見解。按數學的說法📇💁🏼♂️,這叫A⊆B🎅🏿。嚴謹、認真、包容、開朗……丁老師正把故事不斷講下去🧙🏿♂️,而丁老師的故事也讓我們對一些問題有了答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丁紀元
(2019年畢業於江蘇省南通中學)
高中的時候的一則作文材料很有趣,講的是➰:有人說,你是誰😹,便遇見誰;也有人說,遇見誰𓀂,你便是誰。寫議論文要“觀點鮮明”🐎🐈,所以我想說:何其有幸🧑🏿🎄,我能遇見你們;而轉過身來,我們和他們,正因為共同的信念,並肩作戰🧑🔧。對學弟學妹們👨🚀,我還有別的話。我一向不喜歡“內卷”這個詞🧛♀️,也反對把一切努力和競爭都用它去套;而規避所謂的“內卷”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賽道。大學的意義我用四個字總結,叫“發現自己”🫓,而在高中🩷,就該為此考慮了🧑🏼。馬克思在《青年人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裏這樣講:“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不務正業的丁老師小課堂來了💬♿️。最後出一個閱讀理解題🫃🏼🤛🏼:本文中,“自由”體現在哪幾個方面🆙?請簡要分析🕘。終審:巫燦燁
文章轉載自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微信公眾號